填鴨式教育裡,我們學會了甚麼?淺談臺灣的5大社會問題?大學生眼裡的臺灣社會?

自由就像空氣,只有在窒息的時候,才會察覺它的存在

作為一名身在臺灣的大學生,我時常感覺到很幸福,擁有便宜的美食小吃、各種民主自由、醫療健保的便利性、大學生的學費減免、對弱勢族群的關心、很安全等等優勢。人們常說當他們身處在國外才感受到臺灣的好,但是這麼進步的同時,也有一些問題慢慢浮現出來。

這篇文章,我想用學生的角度,來聊聊我觀察到的幾個臺灣社會的問題!

一、交通的亂象-行人地獄


人車共道

身為土生土長的台灣人,行人走在馬路上,一直是我習以為常的事,騎樓上通常擺滿了盆栽、攤販等各種東西,而大部分的人行道不是停滿了整排的機車,不然就是充滿了變電箱,根本無路可走,寸步難行,有時候在想如果我走在街道上,都像是在跑酷,更何況是行走不便的人!

我覺得不只是要增設人行道,也可以要把很多地方,例如菜市場、各種大量的商圈都直接改成人行徒步區


機車文化🛵🛵🛵

滿街的機車,是台灣街頭的特色之一,也帶來了許多方便,但是大家都把方便當隨便,所以人行道常常違停了許多機車,甚至有的人還會騎上來,十分危險!

臺灣的車流量多,但是普遍缺乏公共立體停車場,可以停汽機車,如果停車場足夠,就可以把大部分人行道上的機車停車位刪除,讓人車可以達到分離,此外,是否能限制機車一個人只能購買一臺,來限制車流量。


駕駛人的觀念偏差

雖然近來可能有在改善,但是我不得不說,台灣的交通觀念中,好像有種駕駛人最大的心態,大部分都缺乏禮讓行人的觀念,還有普遍的騎、開快車,非常的危險,就像是每個人都有路怒症一樣。

二、教育價值觀偏差


萬物皆下等,唯有讀書高

國中時,老師時常說,「你不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」、「會考你們是要當炮灰?」、「不讀書你們以後是要去當臺勞?」,這些話在那時候對我來說,確實是有影響的,我會努力的想成為老師在乎的那群人,因為老師總是偏袒成績好的,而瞧不起不會讀書的。

而且其實有些人,也是像隻無頭蒼蠅一樣,被灌輸洗腦,沒有目的的努力念書,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甚麼,自己喜歡的是甚麼?

但到了大學,我才漸漸明白,事實並非如此,你可以只做所有自己想做的事情,只是你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,如果那時候老師去和那些不會讀書的人說,「如果你不是念書的料,那你可以選擇其他你想做的事」、「不是每個人都擅長讀書」、「你可以學其他語言、剪頭髮、修理東西」等話,我相信那些人應該會變得更厲害、成為更好的一群人,而不是像現在技職體系老是被瞧不起。


填鴨式教育裡,我們學會了甚麼?

這或許是台灣學生的痛病,我們從小在教室裡坐得端正,但我們卻不會開口說話。

我們不擅長表達意見,不擅長提出問題,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,「上課不要討論、不要問為甚麼?不用懂那麼多,只需要考試會寫就好」,我們總是在臺下乖乖看老師發揮,然後一言不語,台下的我們,有的睡著、有的看著黑板發呆,有的在課本上畫圖,很多時候我也曾想提出問題,但都被拋在腦後了,因為我不敢提問,我怕被瞧不起,然後被說你怎麼那笨,連這個也不會。


英文口說差?我們不是不會,是不敢

台灣學生的英文口說普遍不好,因為我們都害怕說錯、不敢回答,因為我們只會讀書考試、死背單字。

因為我們害怕犯錯,怕會被瞧不起、被說笨,可是不犯錯,我們要怎麼進步,要怎麼精益求精。


上台報告的樣子,是我們教育的縮影

  • 看稿念,不趕直視觀眾
  • 報告像在背稿,不是分享想法
  • 遇到老師提問,卻吱吱嗚嗚,踢皮球。

一次考試的失誤,不應該等於終身的標籤,跌倒了,可以爬起來繼續前進,我想說的是,我們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活得那麼完美,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,我們都會犯錯,都有自己不擅長的事,但我們需要被肯定,而不是老是被否定。

如果我們的教育觀,可以更開放、更包容接納每個不同的差異性,而不是老是否定我們所有讀書之外的決定,可以讓我更有自信地只做我們自己,是不是學生們就不會這麼討厭上學,也不會活的那麼辛苦。

三、媒體亂象


標題殺人,報導不實

在這個網路盛行的時代,媒體本應該是傳遞真相和新聞的橋梁,卻變成了情緒操作的工具。

該怎麼評價台灣媒體呢?台灣媒體,老是標題殺人,圖文不符,或是未經證實,就隨便去揣測或是說別人的不是甚至是帶風向,舉個最典型的例子,我想大家都知道的某韓團女星,就常被台灣媒體貼上很多奇奇怪怪的標籤,我想這就是台灣年輕人普遍不愛看台灣媒體的原因。

有時候在想,這些明星、網紅,應該會活得很累,老是被亂貼標籤,他們也是人,也是會難過痛苦的,為甚麼那些亂下邊題的媒體們就不能換位思考呢?


綜藝節目的亂象

低俗≠ 有趣

台灣的綜藝節目老是離不開腥羶色,我知道這些東西是人類本身就有的,其實可以不用去避諱講人類本質上的東西,但是,台灣的綜藝節目的某些主持人,是會直接對別人開真的很低級的黃腔、和講一些很噁心的東西…。

說真的,如果你自己有女兒,會希望她被這樣對待? 如果答案是「不會」,那你怎麼會覺得這是一種「娛樂」。

台灣綜藝的沒落不是偶然,而是一點一滴失去觀眾尊重和信任的結果。

就算腳本這樣寫,你也要照唸?

四、高房價與低薪問題,居住和生活的兩難


買房真的就為了一輩子負債?

不吃不喝的情況,以年薪50萬的薪水來算,貸款一間1000萬的房子,至少也需要20年以上。

台灣的高房價已經不是普通的高,我看過某個網路節目去美國看房,結果台灣人都很震驚那邊的房價為甚麼可以如此的低,因為台灣房價的不正常,已經讓你們覺得是正常的事,為甚麼「居住」本來就是人的基本需求,現在則變成是有錢人的手段、象徵

借鑑於新加坡的組屋制度,政府大力推動公共住房,讓大多數人都可以用相對和價格買房,所謂的「居住正義」真的那麼難落實?

新青安的政策雖然很好,讓「年輕人」可以買得起,但是只不過是「延後壓力」罷了,我們需要一輩子都為了錢煩惱,為了房貸苦惱,就像是一輩子負債一樣,我想這就大部份的人都不想買房的原因。

不買房=更多自由

這是一個普遍年輕人的想法和選擇,當你不買房,你有更多的流動資金,可以做所有你想做的事情,例如:旅行、創業、投資等等,反而會活得更自由。


萬物齊漲,只有薪水凍漲

世界不停上漲,只有我的薪水還在冬眠。

低薪最恐怖之處,是你不會失業,但你會失去勇氣,你不會餓死,但你會窮一輩子。

我在脆(Thread)上,常常看到各種抱怨台灣低薪問題的人,當你很努力地賺錢,但是你仍然沒有辦法擁有一個安身的地方,確實你會失去前進的動力,難到我賺錢的目的,只是為了活下去?

五、詐騙鬼島&個資問題


舉我自身的例子,時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詐騙電話,或是之前在網路上賣東西,假裝是買家想要買東西,卻傳給我賣貨便的假釣魚網站,想要拿到我的個資,好險那個詐騙的人手法不是太高明,不然連年輕人都差點被騙了,更何況是老人家。

偷拍問題:甚麼時候開始,我們把別人的隱私當笑話?

我常常在 Dcard、Threads,甚至其他社交平台上,看到一些讓人很不舒服的貼文。

內容通常是某個路人、某個在咖啡廳裡的人,被偷拍、被上傳,然後還配上一句「誰知道她是誰?」、「這個人好奇怪喔」……。

說真的,看了真的很傻眼。

尊重別人的隱私,難道這麼難? (好歹也碼一下吧)

偷拍不是有趣的行為,是侵害個資。

希望那些偷拍的人,可以先問一下自己:如果今天被拍的是我,我會怎麼想?

結論


謝謝你看完,我的所有想法和看法,雖然有些言論過度激動,但是既然身在這個言論自由的社會,就應該好好的善用,如果每個人都漠視,那我們的言論自由還有存在的必要? 如果不是前人站出來守護我們的權益,我們還可以享有這些自由的權益?遇到問題,我不想漠視,而是想要正視且一起思考,如何讓我們居住的社會變得更好。

🧀如果喜歡我的文章,不妨幫我點個愛心,你的支持,是我前進的動力!💛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